身化蠹鱼向书丛

——沈津先生做客天津古籍保护中心

2015年4月2日,伴着明媚的春光,应天津图书馆之约,著名学者沈津先生做客天津古籍保护中心。

沈津这个名字对普通读者来说或些许陌生,但在版本目录学界却是鼎鼎大名。先生1945年出生于天津,196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在上海图书馆任职时,曾追随顾廷龙馆长研习目录版本之学。1986年2月至1987年10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做图书馆学研究。1988年获研究馆员职称,是当时中国图书馆学界最年轻的研究馆员。曾任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三届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古籍版本分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图书馆特藏部主任,上海市第七届政协委员。1990年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1992年4月赴美,为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今在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工作,任善本室主任。著有《书城挹翠录》、《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翁方纲年谱》、《顾廷龙年谱》、《中国珍稀古籍善本书录》、《书韵悠悠一脉香》等。编有《中国大陆古籍存藏概况》、《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顾廷龙书题留影》、《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等。他经眼超过两万种善本,已出版的专业著论达到800万字。可谓:“环顾海内外中文古籍界,能出其右者难以寻觅。”

沈津先生介绍了哈佛大学图书馆善本存书情况,哈佛大学收藏诸多国内文献,包括宋元明清以及民国时期各种文化典籍。“从1928年建馆到2011年我离开,这些古籍从未发生过虫蛀,而且每种书都专门到北京做了函套”,“在哈佛所有的善本,只要你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你可以随意的抄录、拍照,而在国内,查阅善本往往会受到介绍信、付费等诸多限制”。沈津先生非常推崇哈佛的“学术乃天下之公器”的理念,希望书为天下所有人服务。作为一个特别幸运、经眼珍贵古籍无数的人,沈津自认有责任把这些难得一见的古籍资料传播开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利用:“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收藏的古籍是公器,学者运用这些古籍所获得的成果也是公器,都是资源共享。写书志、出图录是在对中国文化进行另一种诠释。这种诠释对很多人有用,何乐而不为?”

通过沈津先生的娓娓道来式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哈佛大学图书馆中有关中国革命时期以及文革时期的藏品,一些红色传单、文革时间的海报等等,这些出版物虽然时间晚,但甚是稀缺珍贵。

“浮生愿向书丛老,不惜将身化蠹鱼”,沈津先生坦言这一生只愿做一件事,即将这些难得一见的古籍资料进行编纂,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得以利用。短暂的讲座让大家深深折服,受益匪浅。讲座结束后,沈津先生参观了天津古籍保护中心,并对天津古籍保护中心的设施建设、人才培养予以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