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揭牌

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籍修复技艺
代表性传承人杜伟生先生收徒仪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

为进一步传承古籍修复技艺,更好地保存保护古籍,使这批珍贵的文化遗产发挥传承文明、服务当代的重要作用,6月8日,我国的第八个“文化遗产日”,“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揭牌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杜伟生先生收徒仪式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行。
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马文辉出席仪式,并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揭牌。国家图书馆八位年轻的修复馆员正式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杜伟生先生为师。多位古籍修复专家、文献整理专家出席仪式。
配合仪式,活动现场还举办了“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成果展”,集中展示了我馆专业人员完成的馆藏《赵城金藏》、《永乐大典》、西夏文献、敦煌遗书等国宝级珍贵文献的修复成果。
近几年,围绕“文化遗产日”主题,国家图书馆先后举办“册府琳琅·根脉相承——中华典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典籍记忆系列展”等优秀展览,这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国家图书馆馆藏优势,将典籍文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紧密结合,积极推动全社会提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
古籍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精神财富。但古籍文献脆弱易损,为更好地保存古籍,需要古籍修复工作的技术支持。国家图书馆的古籍修复具有近百年历史,1949年以来先后成功修复《赵城金藏》、《永乐大典》、西夏文献、敦煌遗书等国宝级珍贵文献,在古籍修复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家图书馆受文化部委托制订的《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古籍特藏破损定级标准》也成为古籍修复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08年,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国家图书馆成为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2012年,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馆员杜伟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来,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通过各种培训班培养了700多名古籍修复人才,初步改变了古籍修复人才匮乏的局面。此次活动旨在建立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这种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与传统的言传身教授徒相结合的方式,也是国家图书馆在古籍修复人才培养方面的又一次创新之举,将推动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事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