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八省古保动态|河南省图书馆:登记古籍30万 帮少林寺清点“家底”

 古籍普查发现“《本草纲目》祖本”,协助少林寺藏经阁清点古籍,获批成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河南作为遗存中华优秀典籍最多的省份,保护利用好古籍,任重道远。

  2023年12月28日起至2024年1月7日,书香河南第二届全民阅读大会暨全省古籍工作大会在河南省文化馆举办。作为我国第一批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同时又是国务院批准命名的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河南省图书馆在古籍的保护利用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2023年12月31日,记者采访了河南省图书馆古籍部主任赵燕。

  登记古籍数量有30多万册(件),曾协助少林寺藏经阁清点古书

  “一本古籍就是一段中华文明史。河南省图书馆俯身古籍的普查评审修复收藏,以及活化传承工作,使民族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保存和流传后世。”赵燕说。

  河南丰富的典籍文献资源,主要集中在各级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科研院所、文博档案和宗教单位中,还有一部分被民间收藏爱好者所收。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后,2009年河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在河南省图书馆成立,河南省古籍保护事业开启新篇章。河南省图书馆作为全国52家试点单位之一,率先在全省开展古籍普查登记。先后获誉“河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摸清省内古籍收藏的家底,是古籍普查的首要任务。”赵燕说,2010年起,河南省古籍普查登记工作自上而下全面铺开。截至2022年底,参与古籍普查的81家收藏单位(以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为主)著录古籍数据108062条,已经全部完成古籍普查登记,“家底”陆续亮相公众。其中,河南省图书馆登记目录3万多条,古籍数量有30多万册(件)。

  通过普查登记,全面掌握了全省收藏情况。其中,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所藏古籍不乏善本、孤本。例如民国金石家郭玉堂手书的《洛阳出土志》《洛阳金石文字跋尾》《千唐志斋藏石目录》等稿本,弥足珍贵。

  获嘉县档案馆的兵法丛书《武经七书》,为历代武学经典集成之作,经鉴定为明嘉靖三十四年陆柬刻本,成为河南省档案系统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第一部古籍。

  2011年至2012年,河南省图书馆受邀先后6次派出专业人员31人次,历时几十天,协助少林寺藏经阁对收藏的古籍逐册清点、整理、著录,共登记802部6060册,发现少林寺保存完整有明永乐南藏等珍贵佛教典籍等,使少林寺成为中国汉传佛教界首家完成古籍普查登记的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登记古籍30万 帮少林寺清点“家底”

河南省图书馆协助少林寺古籍普查整理 河南省图书馆供图

河南省图书馆:登记古籍30万 帮少林寺清点“家底”

第二批《河南省珍贵古籍名录》评审 河南省图书馆供图

  探索有效评审工作机制,发现明代“《本草纲目》祖本”

  提高古籍普查工作质量,还需要有好的工作机制。赵燕介绍,组织珍贵古籍名录评审,“以评促保,以评促建”是一条有效途径。

  河南省古籍保护中心成立以来,先后组织指导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参加六批次《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申报评审工作,以及两批次全省珍贵古籍目录及省级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申报评审工作。

  目前,全省有229部古籍入选第1—6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其中河南省图书馆入选104部,全省876部古籍入选前两批《河南省珍贵古籍目录》,其中河南省图书馆入选249部。

  评审工作极大调动了各收藏单位古籍保护工作积极性,民间古籍收藏机构洛阳白河书斋所藏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金陵胡承龙刊刻《本草纲目》,是《本草纲目》祖本,堪称“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以来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该书之前深藏河南伏牛山脉,保存状况不佳,经古籍普查发现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特意委托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专家完成了全书的修复。目前该书已入选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传承活化古籍,走进高校教大学生古籍修复技艺

  古籍保护的目的是让古籍能够以更鲜活的姿态面向社会,被社会大众接触、了解。如何促进古籍文献所承载的信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赵燕说,河南省图书馆充分利用地方文化底蕴深厚、古籍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古籍活化利用活动,“让书写在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

  近年来,河南省图书馆联合全省古籍收藏单位,先后线上线下同时举办“诗书继世 察古知今——2021年河南中华传统晒书活动”“从《诗经》到《红楼梦》——那些年我们读过的经典”等活动,观看量都高达35万以上。同时,还连续4年举办“中华传统晒书活动”。

  2020年晒书活动在嵩山少林寺景区举行,12家古籍收藏、86件(册)珍贵拓片(拓本)参展,现场还有传拓技艺、雕版印刷等体验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参与。特别是一些珍贵拓片与景区碑刻相呼应,石碑上已模糊不清的字迹,通过拓片清晰还原,增加了游客进一步探索学习的兴趣。

河南省图书馆:登记古籍30万 帮少林寺清点“家底”

首届中原民间古籍论坛 河南省图书馆供图

  2021年,又联合浙江、杭州、开封等省市图书馆在开封市“两宋文化论坛”期间举办以宋文化为主题的晒书活动,2022年联合全省12家古籍收藏单位在武陟县嘉应观景区举办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晒书活动。

  2023年,又联合全省17家古籍收藏单位在洛阳隋唐大运河博物馆举办以隋唐大运河为主题的晒书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又通过媒体全网进行了传播。近年来,河南省图书馆还联合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图书馆相继开展“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

  “2023年11月,河南省图书馆获批成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所,促使我们的古籍保护工作迈上新的台阶。”赵燕说,2022年4月,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将古籍保护利用提高到更加突出的位置。2024年,全新的河南省图书馆典籍文化中心加紧施工中,“要像爱惜生命一样保护好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守护好历史文脉,传承好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