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八省古保动态|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召开山东省古籍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联合建设座谈会

2021年11月12日上午,“山东省古籍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联合建设座谈会”在山东省图书馆召开。山东省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齐鲁工业大学图书馆、济南市图书馆的馆长和古籍部主任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山东省古籍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联合建设大计。

 

山东省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刘显世致辞,首先感谢山东省图书馆特聘修复专家、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山东传习所导师潘美娣十余年来对山东省古籍修复事业所做的贡献;介绍作为文化部批准的全国首批十二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之一的山东省图书馆十多年来在古籍修复所做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绩,“山东省古籍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建设的缘起和建设思路;最后提出希望与参会各单位携手,发挥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地整合行业资源,在有限的人力、资金条件下形成合力,有针对性地开展文献制成材料、文献保存环境、文献保护与修复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共襄盛举,联手打造“山东省古籍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

省图书馆青年古籍修复师杨林玫介绍了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提出的“山东省古籍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一是实验室硬件建设,如场地、设备设施等;二是项目引领的建设思路:省馆2010年以宋刻本《文选》的修复为发端,采用科学检测与传统技艺相结合的方法,以及项目管理等全新举措,形成“七大创新”,受到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认可,“珍贵古籍修复科学管理模式”在全国范围推广。本次将延续《文选》修复模式,以明万历瓷青纸泥金填写本《大方广佛华严经》修复项目引领带动实验室建设。同时,她介绍了已经进行的瓷青纸纸张性能检测、黏合剂实验、金粉集墨色脱色实验、瓷青纸泥金填写方式实验等,这些调查、检测、实验,将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来自山东大学图书馆、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齐鲁工业大学图书馆、济南市图书馆的同行一致表示,非常愿意参与联合共建“山东省古籍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这是山东省珍贵古籍修复从管理模式科学化,向保护与修复手段科技化的一个转变,将进一步提升山东整体古籍保护修复能力与水平。各高校介绍了各自的学科优势、资源优势,如山东大学的文献学、化学在全国高校领先,可以助力瓷青纸泥金填写本在版本鉴定、文献形成以及纸张检测方面的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正在筹建古籍展示中心,同时对重点实验室的国内建设情况进行了介绍;齐鲁工业大学拥有绿色造纸国家级实验室,造纸、脱酸均是优势学科。大家表示,将利用高校科研优势联合开展科学实验与学术研究。

会议强调,下一步将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加强对相关领域重点实验室的学习调研,吸收好的建设经验,明确建设目标、模式、架构、内容、步骤、标准等,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与计划。

会议由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李勇慧主持,省图书馆特聘修复专家、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山东传习所导师潘美娣和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师参加了会议。潘美娣导师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待修复瓷青纸泥金经以及她用一个月时间修复一册泥金经的经过与修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