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古籍整理与利用研修班”正式收官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推动图书馆古籍整理研究与出版利用工作,2022年11月11至25日,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图书馆古籍整理与利用研修班”在网络平台上线,这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首次推出的以图书馆古籍整理与利用为主题的线上培训。

此次培训共设八门课程,邀请业内著名专家学者,以自己从事古籍整理研究的多年经验和实践经历,系统讲述了传统古籍、石刻文献、出土文献、印谱文献等各类文献整理、研究的专业知识。各位专家倾情讲授,中华书局编审程毅中结合自己从事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六十余年的治学所得,对古籍整理、编目与校勘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探讨;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素,对不同门类出土文献整理规范、学术价值、展览策划等内容做出分享;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冀亚平,对石刻及拓本资料的编目、整理、利用及价值进行了论述;复旦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吴格,以复旦大学图书馆“印藏”和《松荫轩藏印谱简目》为例,介绍了印谱文献整理编目的相关内容;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林世田,以《赵城金藏》入藏和善本南迁两则案例来说明馆史档案的研究与利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图书馆馆长史睿,以写经书法断代为中心,介绍了吐鲁番出土文献的整理研究;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综合组组长、副研究馆员郑小悠,以《英和日记》为例,探讨了日记整理与研究的重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古籍编辑室主任廖生训,分析了图书馆古籍整理的选题和市场,并对未来的新机遇进行了展望。

此次培训面向全国古籍收藏单位相关业务人员进行结业考核。共有600余家单位的近3000人报名学习,其中近1900人考试合格并取得证书。同时,培训课程也通过“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为大家提供了走近古籍、了解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的窗口,许多关注古籍保护、古籍整理研究和出版的公众参与了学习。培训期间,行业内外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大家纷纷留言称赞课程讲得好。许多学员还撰写了课程评价和学习心得,认为专家深入浅出、全面细致的讲解让人受益匪浅,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探讨进一步提高了专业素养,开阔了眼界,对正在进行的图书馆古籍整理研究工作也有极大助益,希望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今后多举办类似的培训。与此同时,我们也接收到大家对培训班的批评、建议和期许,我们将吸收大家的意见,在今后的课程规划和时间安排上进一步优化、细化,力争提供给大家更加优质、契合主题的课程。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坚持开展业内公益培训,至今已举办古籍普查、鉴定、修复、数字化等各类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学员超过1.5万人次,为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从业人员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创造了提升进步的机会。新时代新形势下,为提高培训效率、拓宽培训途径,2021年起,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陆续推出线上课程,目前共举办三期线上培训,累计点击量超过15万次,培训业内人员近6000人次,获得了良好反响,仅此次培训点击量就超过5万次。未来,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将继续推出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的古籍保护系列在线培训课程,与社会各界携手,为同行及大众服务,为保护古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