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走进校园,传承传统文化

 

2018年6月9日是我国第13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颁布15周年。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的通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宣传古籍保护理念,推广古籍修复技艺,更好的向青年学子普及古籍的魅力。根据国家古籍保护中心通知精神,6月8日上午,天津古籍保护中心修复人员来到天津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南开大学,开展“古籍修复技艺进校园”活动。

今年3月响应国家号召,南开大学与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传承展开合作。南开大学成为国内第一所将系统的“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纳入通识课程体系的综合类高校。此举旨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进一步在大学生中推动传统文化普及教育工作,启发学生立足“家国情怀”的文化自觉,培养其艺术兴趣和审美情操。而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也赋予了非遗传承的新方式,对于探索行之有效的非遗传承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万群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古籍修复传统技艺,并现场指导同学缝制线装书

 

活动初始,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天津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万群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生动的一课——《漫谈古籍修复》。课程中配合生动、鲜明的ppt演示,分别讲解了什么是古籍修复技艺、古籍的几种装帧形式、古籍修复案例等几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为同学们普及古籍修复知识,推广古籍修复这项传统技艺。活动中,天津古籍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还现场为同学们演示线装书装订,使同学们能够初步了解传统古籍修复技艺所需的特殊材料与工具,近距离体验古书制作的乐趣,进而更直观的体会和领悟传统古籍修复保护的真实与奥秘。在交流互动的同时,天津古籍保护中心更是为大家准备了一系列手工定制的小礼物,馆藏藏书票、手工书,在同学们的热情参与中很快发放一空……每一样小礼品都代表着天津图书馆人的心意与期许凝结着古籍保护工作者的热忱。

 

  

同学们踊跃参与线装书缝制

 

活动后,同学们带着自己亲手缝制的手工书,纷纷表示希望能够有更多机会了解古籍修复这项“神秘而传统”的技艺。事实证明,让校园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域,让更多的青年人认识非遗、增强保护意识,让古老的技艺焕发新的活力,得到有效传承,不仅有利于非遗的发展壮大,更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使非遗技艺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文化精神底座的丰厚土壤——这不仅是本次活动目的,也是我们古籍修复者的责任,更是“非遗进校园”的真正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