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成员赴陕西省图书馆参加“第四、第六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与工作管理研修班”
2016年3月-4月,2017年3月-4月,我古籍保护中心派员赴陕西西安参加“第四、第六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与工作管理研修班”,该班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陕西省图书馆承办,以陕西省图书馆馆藏珍贵古籍《钦定古今图书集成》为重点修复对象,在集中力量修复珍贵古籍的同时,继续探索以修复项目带动人才培养的新型培训模式,开展国家一级珍贵古籍修复保护工作项目的研究。来自全国22个省市的55位学员参加了这两期培训班。第四期研修班共修复《钦定古今图书集成》70余册,第六期研修班共修复完成《钦定古今图书集成》200册,填写相应修复档案200份,所有修复后古籍验收入库,顺利完成了两次培训班修复计划。
陕西省图书馆创建于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八月,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一批公共图书馆之一。历经百年积累,陕西省图书馆现收藏古籍37万册。线装古籍共计30148部328352册,其中善本古籍2976部43722册,普通古籍19609部194203册。在善本古籍中,两大镇馆之宝为宋元版《碛砂藏》及清铜活字版《古今图书集成》。这次我们要参与修复的就是这部清铜活字本《古今图书集成》。
两期研修班所需修复的书破损程度并不高,大多不需通本拆书,采用掏补或局部修补的方法,少数湿水严重、板结粘连的卷册则采取整书拆揭修复的方法,最后在修复好的原书皮上加装护叶和新书皮,原眼订回。修复选用的补纸,护叶纸和封面纸均按原书纸张检测后的质地、克重、薄厚、颜色一一甄选。另此次修复最大的难点在该书纸张酸化,尤其是经过湿水的部分,纸张脆化严重,修复和锤平过程中极易开裂,逐叶加固又增加书心厚度,这给修复班学员们带来很大困扰,既要掌握脆化程度是否需要加固,又要控制锤书的力度,最终大家默契配合,相互补台,顺利的完成了两次学习和修复任务。
两次古都之行还有另外一样收获,就是陕师大之行,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学科带头人李玉虎的带领下,围绕文物病害特征、病害形成机理及治理,从应用基础、关键技术、应用转化等方面进行了攻关研究,成功破解了文物彩绘病害抢救性保护的许多关键技术难题,让无数濒危的古老文物再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