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共谋发展
——“全国古籍修复技艺人才培养研讨会”侧记
作为第二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与工作管理研修班的重头戏,2014年11月25日“全国古籍修复技艺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天津古籍保护中心的如期举办,将此次研修班的学术氛围推向高潮,同时也标志着第二期研修班的培训的圆满落幕。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张志清、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长陈红彦、天津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馆长李培、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馆长王筱文、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馆长郭向东、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馆长王水桥、天津图书馆党委书记王建平、天津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研究馆员李国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助理王红蕾博士、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管理组组长庄秀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杜伟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古书画装裱修复传承人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徐建华、上海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赵家福、上海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潘美娣、甘肃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师有宽、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张平、国家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朱振斌、刘建明、云南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杨立群、天津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万群、甘肃省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何谋忠等多位专家莅临研讨会。专家与学员们分别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和理论视角,对古籍保护的传统技艺传承和现代“激活”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古籍保护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发挥古籍在传统文化方面的继承与传播是古籍保护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要培养自己的人才,特别是古籍保护方面的尖子与领军人物,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研修班这样的培养模式,既要把工作做扎实,做出成效,为国家古籍保护和利用工作的可持续性开展输送专门人才,也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贡献力量。专家们强调:人才的培养包括了古籍修复人才的培养,以及古籍编目、整理、鉴定人才的培养。古籍保护方面的人才,一定要有完备的古籍专业知识。同时倡导实践,要运用现代化手段实现人才培养的规范化,培养出一批对多个学科都有所了解的复合型人才。如何推动古籍保护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增强现代技术在古籍保护领域的应用,也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个重要课题。
“全国古籍修复技艺人才培养研讨会”首次将全国七位国家级修复技艺传习人齐聚一堂。老师中有年届古稀的老者,有曾经几十年前共同参加学习培训的“老同学”,此番老友欢聚,倍感珍惜。大家还一同饶有兴趣的参观了天津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看到先进的修复设备、宽敞的修复环境,以及学员们修复成果,老前辈们都格外激动。一致对天津图书馆对于古籍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肯定,表示天津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无论从技术水平、设施配备还是人才梯队建设上,都走在了全国前列,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