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图书馆等13家单位成功通过“中华经典传习所”评审
“运行元化不参差,四极中华共一时。”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传播途径的不断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社会认知度、参与度日渐高涨,丰富多元的传统文化资源在实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方面发挥的作用更加显著。
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中华经典传习所”,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十四五”期间的重点工作。近日,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组织召开的“中华经典传习所”线上评审会上,天津图书馆的报告获得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并顺利通过评审。
近年来,天津图书馆十分重视古籍保护宣传工作,通过“我在天图读古籍·我在天图修文物”“古籍保护课程进中小学”等活动,充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重要指示精神,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评审会上,古籍文献部代表天津图书馆就本馆古籍保护的特色资源、前序成果、已有经验、发展方向等方面,向与会专家进行了详尽介绍。通过大量活动照片和主题视频,对天津图书馆近年来古籍保护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了集中生动的展示。评审会专家经过充分考量,最终认定天津图书馆等13家单位具备设立“中华经典传习所”相应资质,建议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为其授牌,并择期举办揭牌仪式。
为做好本次“中华经典传习所”评审工作,天津图书馆组织全市各古籍保护单位和区级公共图书馆积极参与,天津空港经济区文化中心和天津市耀华中学图书馆也一并入选,必将推动天津地区经典阅读与传习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