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图书馆编制《馆藏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工作汇报

编制《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工作经验介绍
李培   

一、编制《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意义
  1、编制《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可以有效推进古籍编目工作
  我们知道,在古籍目录的编制方式上, 按照难易程度,可以分为提要式目录、分类式目录和薄录式目录。编制提要式目录最难 , 例如《四库全书总目》, 其原因就是要揭示一部书的内容 , 品评一部书的学术价值和优劣之处,在清代乾隆时,由当朝皇帝主持斯事,由一代之选的学者,通力合作,才告完成。
  编制分类式目录次之,例如《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其原因就是要根据每一部书的内容进行分类,给出一个分类号,同类中的书,还要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排序。 这个仅收录了五万条的书目,由前辈古籍界同仁,通力合作,用时二十年,才告完成。
  编制《中华古籍总目》 “分省卷”与上举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同是分类目录,而且《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收录古籍数量之多 , 参加单位之众, 要远远超过《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 若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项编目工作,其难度可想而知。 经过近几年的摸索,我们感觉一部到位,编成《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既存在实际工作上的困难,也存在理论上的疑惑。
  故此,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经过征求专家和古籍界同仁的意见, 决定从基础编目工作做起, 先行编制薄录式目录, 即《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按照馆藏排架顺序,依次进行普查登记。登记时只著录基本事项,不搞四部分类和款目组织。这样,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可以有效推进古籍编目工作。
  2、编制《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是以每个馆为单位,进行馆藏古籍的普查登记,这样可以摸清家底,搞清本馆收藏古籍的实际数量。成为馆藏古籍的一项基础建设工作。 这实际上是一本馆藏古籍的财产账。达到了有效保护馆藏古籍的目的;
  3、编制《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犹如引进了竞争机制,可以加快编目速度,提高编目工作效率,为在短期内完成编目任务,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4、编制《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也是本地区的一项基础建设工作 。 待各馆陆续编成 《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后,再进行组合,这就为编制《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提供了物质条件;
  5、编制《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是经过了“目验原藏”这个重要环节, 对本馆原有的电子版古籍编目数据或纸质目录卡片著录事项, 进行一次核查和校对, 可以较大提高本馆古籍数据的质量, 为下一步编制《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提供了标准数据;
  6、编制成的《古籍普查登记目录》,还可以在本馆日常古籍阅览、修复和开发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编制《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组织管理工作
  1、统一思想
  我馆接到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下发的关于编制《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通知后, 组织有关编目人员,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大家畅所欲言,充分认识编制《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意义,统一思想, 为顺利开展编目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2、明确任务
  我馆把编制《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列为当前首要的工作。明确任务,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为编制《古籍普查登记目录》,提供必要条件;
  3、责任到人
  我馆把编制《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进行任务分割:将善本古籍,交由一位富有编目经验的工作人员承担;将数量最大的普通本古籍, 分别交由七位年富力强的员工承担;将地方志专藏、明清小说专藏、佛教古籍专藏和周叔弢捐书专藏分别交由四位年轻的员工承担;将答疑解惑的重任,交由一位年长的退休研究馆员承担。
  4、编目工作方法
  我们的编目工作,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首先,我们将原有的《中华古籍总目》“天津卷”的电子版书目数据, 按照藏书单位逐一导出,再按照各馆排架号进行排序。将导出的书目数据,分别交给各个图书馆;
  接着,我馆将“排架目录”的电子表格形式,转化成wode文档,形成卡片著录格式, 再依据排架序号,分别打印成纸本目录。在目录封面,打印排架起止序号,承担者姓名和完成时间。
  每位工作人员,手持纸本目录,按照书库藏书的排架顺序,进入书库中, 逐一取书核校书目数据。在需要修改的著录项目中,一律要求“用红笔”进行修改。(这样可以保留原始的修改痕迹)而后, 工作人员利用空隙时间或利用整天时间,在办公室电脑中,依据纸本中已经修改的数据,对电子表格数据进行同步修改。
  最后,将修改的电子表格数据经过整合后提交国家古籍保护中心。
  5、例会制度
  每两周, 召开一次专题编目工作会议。 交流编目经验, 研讨编目规则, 解决带有共性的编目问题, 各抒己见, 畅所欲言, 群策群力, 互相打气,发扬团队精神。 同时, 引进工程管理“设立节点和有效管控”的管理模式,按期汇报进度,提出遇到的问题。为保质保量完成编目任务,创造一个积极的工作氛围;
  6、成果物验收
  成立编纂委员会,下设主编、副主编和编委。 各司其职,层层把关,争取一次验收合格。以“齐清定”标准交付成果物。
  三、编制《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中的人才培养工作
  1、组建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编目队伍
  我馆参加编制《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员工中, 共有13位工作人员。 其中,在职人员10位, 包括二位研究馆员、四位副研究馆员和四位馆员。二位在职研究馆员, 年岁都在50岁以上;四位在职副研究馆员,都在40岁以上;四位在职馆员, 都在30岁以下。返聘退休人员三位,包括二位研究馆员和一位副研究馆员。三位退休人员都在55岁以上,最年长者74岁。
  这些参加编目的工作人员, 已经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梯队。肩负着传帮带的重任,业已形成良好的师徒传承关系。边学边干,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不留尾巴,不留疑问,不留遗憾。
  组建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编目队伍,十分必要和重要。为完成编目工作任务,提供人力保障。 为今后发展壮大编目队伍,创造了条件。
  2、充分发挥年轻人积极向上作用,给任务,压担子,使其快速成长。
  此次编目工作, 我们将地方志专藏、明清小说专藏、佛教古籍专藏和周叔弢捐书专藏分别交由四位年轻的员工承担。 这四位年轻人,都是近几年刚刚出校门参加工作的高材生。他们积极向上,热情肯干。同时,他们缺少编目经验, 编目水平较低。我们大胆使用,让他们在工作中干,在干中学。不断增长才干,为编目工作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从目前进展情况看,四位年轻人,逐渐胜任自己承担的工作。可以预见,在本项目结束后,这些年轻人都将成为编目业务骨干,为传承祖国传统文化,挑起重任。
  3、在编目工作中设立特殊岗位,培养特殊人才,为顺利完成编目工作,创造条件。
  设立特殊岗位, 就是要求员工既懂古籍编目工作,又能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并按照编目工作要求,将二者有机结合的工作岗位。培养这样的特殊人才, 在目前古籍编目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图书馆古籍编目工作中,既有传统的手工编目, 又有计算机编目。若能将两者有效结合,并能互相转换,按照一定要求,形成不同格式的目录,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编制《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中,我们经过多年培养的这位特殊人才,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顺利完成《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编目工作,提供了可能。
  四、编制《古籍普查登记目录》中的数字化建设工作
  编制《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极大地促进了馆藏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建设工作。使每一部馆藏古籍都有基本的书目数据。为有效开展各项古籍业务工作,诸如编目、文献阅览、文献开发与出版等,提供重要检索手段。
  五、编制《古籍普查登记目录》的成果
  1、我馆计划在今年的第三季度末期,向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提交电子版《天津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2、年底前后配合国家古籍出版社完成纸本《天津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出版工作。
  六、结束语
  编制《古籍普查登记目录》, 使摸索了几年的《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的编目工作走上了正轨,驶进了快车道。天津图书馆愿与兄弟馆一道,按照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安排,脚踏实地, 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向着既定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