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图书馆是我国创建较早、历史悠久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直隶图书馆成立至今,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国内藏书宏富、设施功能齐全的大型综合图书馆。天津图书馆现存古籍59余万册,被国务院命名为“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天津馆充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加快推进天津市古籍保护工作全面落实。天津市古籍保护整体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专业人员古籍保护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2008年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在天津图书馆正式成立。
天津市古籍保护中心位于天津图书馆文化中心馆区内,总面积达1000平方米。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全市古籍保护工作,承担汇总古籍普查成果,同时带动本地区古籍保护及修复工作的有序开展。中心布局延续了以往功能性规划方案,同时突出了新时期文献保护专业时代特征。工作区包括:三间多功能文献修复室;各自独立的文献保护实验室、纸张材料工具库房、专业资料与文献采集工作室及教学培训室等九部分。中心配备各类古籍修复设备、专用工具、实验仪器及材料,是一家集古籍修复、科研、教学、实验于一体的综合型可移动文物保护基地。
自成立以来,中心先后荣获“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国家级古籍保护中心”“国家级传习所”“国家级人才培训基地”等,均为第一批国家授牌。2015年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天津古籍修复技艺于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技艺秉承传统,要求修复者不仅具备正确的修复理念、熟练高超的修补技术,还应具备高雅的书籍装帧审美,甚或古籍版本、书史等相关知识。天津图书馆现拥有受过正规专业技术培训的古籍修复保护人员14人。